既有外科开放手术技巧,又具备血管腔内介入的能力,两种技术贯通紧密配合围着患者“转”,被称为“杂交手术”。最近,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外科运用“杂交手术”成功治疗一例颈内静脉闭塞患者,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70岁的张老伯,既往有食管肿瘤手术,化疗期间颈部有输液港(输液装置)植入史,半年前检查发现颈内有静脉血栓形成。由于服用抗凝药发现血尿的情况后,张老伯自行停用抗凝药,没想到血栓加重,导致了颈内静脉闭塞。来到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时,张老伯颈部疼痛明显,发现其既有动脉斑块,又有静脉闭塞,颈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通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唐军建主任医师认为张老伯颈内静脉中段至上腔静脉开口闭塞,部分血管被右侧锁骨遮挡,如果要进行开放手术,必须劈开锁骨或胸骨,创伤较大,但介入治疗的话,导管又很可能无法通过血管闭塞段。经过讨论,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决定在“杂交手术室”先尝试进行介入治疗,必要时实行一站式杂交手术。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团队按预订方案手术,先尝试介入治疗,果然如术前判断一样,导管无法顺利通过,介入无法继续。于是果断采取第二种方案——“一站式杂交手术”,先行颈部切开,游离出颈内静脉,发现颈内静脉近心端直径仅2mm(正常8-10mm),且闭塞段超过锁骨,无法实施开放的搭桥手术。于是团队在直视下穿刺置入血管鞘,再从中跟入导丝和导管,顺利通过了闭塞段血管,进入上腔静脉。为保证血管的开通而不破裂,团队循序渐进地使用普通球囊和药物球囊扩张,手术过程有条不紊,张老伯的颈内静脉血流逐渐恢复,术后症状颈部疼痛明显减轻。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365建站出院时,张老伯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唐军建表示,该患者采用“杂交”手术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创伤,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由于患者无需在介入导管室和外科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从而避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带来的缺氧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等风险,因此又称其为一站式杂交手术,该手术方式尤其适合应用单一的介入或外科手术无法取得满意效果的情况,具有创伤、痛苦最小化,疗效最大化的特点。随着杂交手术室数量的增加和设备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医技人员投入其中,既可以满足部分疑难重症患者的需求,又代表现代医学“小专科、大综合”的发展趋势,真正体现了“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
唐军建提醒,以往很多人关注脑动脉供血不足,但现在静脉和淋巴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多,因为静脉血流回流不畅的话会引发头颈部肿胀和淤血,淋巴回流不畅可能引发阿尔茨海默症,这都逐渐被多种证据所证实。未来利用包括杂交技术在内的静脉、淋巴回路重建技术,有望给大量的血管、淋巴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季娜娜
校对王丽丽